一般而言,沥青、柴油、集料以及一定比例添加剂是构成冷补材料的基本要素。按施工环境温度的差异性,冷补材料可以做如下分类: A型冷补材料适宜于20℃以上的施工环境温度; B型冷补材料适宜于10~20℃范围内的施工环境温度; C型冷补材料适宜于0~10℃范围内的施工环境温度; D型冷补材料适宜于-10~0℃范围内的施工环境温度; E型冷补材料适宜于-20~-10℃范围内的施工环境温度; F型冷补材料适宜于-20℃及以下的施工环境温度。 当柴油成分稀释掉沥青后,其源性能会发生一定性状的改变,在一定比例添加剂的作用之下使沥青能够具备较为简便的操作特性与低温施工可行性,从而满足冷补材料的相关要求。添加剂作为决定整个沥青材料低温操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其选用工作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品性优越的添加剂应当以脂肪酸以及脂肪族多胺为主要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之上确保骨料表面的湿润度能够在添加剂作用之下得到合理提升,从而强化骨料与沥青之间的附着能力,确保在低温及潮湿施工环境下沥青原料同样能够确保较高的流动性能,兼顾添加剂黏结性与抗剥落性能的实现。